2006/03/27

千里步道啟動大會


an invitation Posted by Picasa

你也許去過紐約、巴黎、京都數十趟,卻沒到過南投埔里或台東石梯枰。在台灣,有許多學生每年寒暑假輪流到美國、英國、澳洲去遊學,但是他們卻不認識城市邊的那座山,也沒涉過住家附近那條溪流。美術前輩謝里法老師說:歷史從我出發,地理從我家門口開始...。尋找自我的第一步,就從你腳底下踩著的那一塊土地開始。
黃武雄教授,小野和徐仁修提出了這個「千里步道環台灣」的構想,提醒大家,認識台灣可以從行走台灣,找出可以連結台灣一圏的步道開始。這是個有趣的邀請,我相信,這一個簡單的參與,可能帶來很不一樣的心情,發酵出很多的意念。

2006/03/18

葉蕾蕾的傳奇


The Legend of Lily Yeh Posted by Picasa

3月10我們看了「葉蕾蕾的傳奇」紀錄影片。
葉蕾蕾在2005年曾回來台北,跟啟聰學校的學生以及義工等,一起在大同區保安宮拼組馬賽克計畫。這個網頁(直接點進去)有更多的介紹.....

以下跟大家分享我看了「葉蕾蕾的傳奇」之後的一點想法:

二十年以前,葉蕾蕾在美國北費城,透過藝術將這個城市裡半廢棄的黑人貧民區重建成為一個藝術與人文的社區。在這個藝術人的生命故事中,我們除了看到她的成就斐然還可以瞭解一個藝術人如何轉動她內在的自我與外在的世界互動。就在藝術家與自我的協商中,她建構自己,改造環境,也促發他人(社區居民及所有參與和關心的人)的自我轉化。
葉蕾蕾,一個鍾情於中國宋元山水畫的藝術家,如何從畫紙上的無塵山水轉移到「現世的無塵山水」,成就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入世情懷的藝術家?
成年之後身處美國社會的Lily Yeh關心思索自己,一個在中國文化脈絡下長大而生活在美國社會的現代女性,如何對現實社會有所貢獻,同時又能保有自己的精神概念?自己最喜愛的中國詩畫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對話。如何在現實場域中,找到可以觸及心靈與生活的藝術?這些自我的提問,正是一個藝術人內在精神意識的轉化與自我認同的歷程。
因緣際會,非洲音樂家Arthur Hall對葉蕾蕾說:「幫我造一個花園吧!」,這樣的機緣驅使她在北費城進行長達二十年的藝術與人文志業。葉蕾蕾說,她在北費城社區所做的工作,首次讓她找到從她自己的內心聯繫之所在,也就是說,她心中灌注的中國詩畫的精神內涵在當代的生命環境中找到連結。
以藝術介入的方式進行社區重建,藝術家帶入新的視野也搭起了鷹架提供新思維,新的方法步驟。社區居民包括兒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人在充滿善意真誠與效能的攪動下,產生心靈的轉化,personal integrity也被激發出來。動手做藝術的參與過程及隨之而來環境改變的美好結果,提供的正向的經驗幫助找回居民的尊嚴而更有意願投入重建工作。
葉蕾蕾的傳奇故事讓我更加確信藝術介入教育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藝術的思維與行動不僅支持藝術家個體自身的成長,藝術家透過藝術介入的行動實踐對社群生活所產生神奇的轉化更具有無法估量的珍貴價值。

2006/03/16

317 綠活圖


green map system Posted by Picasa

三月十七日的課堂,歡迎荒野保護學會的張連信老師來為我們介紹「綠色生活地圖」(綠活圖)。這次的課程之後,大家將在北藝大的校園中製作校園綠活圖。期待透過綠活圖的學習,使我們更加瞭解也更喜愛親近我們每日生活的校園。
有關綠活圖的訊息,請點進去上圖。

2006/03/02

一個城市和河流的關係

看過邵易謹導演的「船長也抓狂」,「失焦的河流」之後,不禁想著:輝伯仔因為一輩子在淡水河討生活,對河流的演化有切身之痛,但是,對我們大部分的人來說,淡水河近在眼前,”它”究竟和你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卻是我們很少去思考的問題。
對於台北人而言,淡水河是一個怎樣的空間?它是一個大家喜歡和親近的空間或是一個「廢棄的空間」?
法國的藝術團體NOAO認為,沒有妥善照顧與利用的空間,和廢棄的空間沒有兩樣。一個人們無法親近的空間也只能視為另一個廢棄的空間,是不被喜歡的空間。
NOAO團體的創作,在都市中找尋被人們所忽略的閒置空間和廢棄空間,製造新的文化議題,藉由藝術的形式與社群的參與,重新建構新的空間概念,賦與環境新的意義。而民眾也在社群參與中留下無形的文化共識與對周遭環境的自我認同。
淡水河,在我們的眼前,如何可以透過藝術與社群的思維,釋放它的人文的、詩意的,有生命力的新意涵,讓淡水河回到這個城市居民生活的關係脈絡中......
http://www.noao.com/
http://www.wretch.cc/blog/pgeg0120&article_id=2715581
http://www.wretch.cc/blog/jadeblog&article_id=2694806

淡水河


2005年11月4日,北藝大七,八十位師生搭乘「藍天一號」從關渡碼頭出發; 船行淡海,大稻埕再折返關渡:台北藝大的所在地。

每天看到淡水河,淡水河卻離我們很遙遠。堤防,道路阻隔了人與河流的親密接觸。對陸地上的我們,淡水河只是不遠處一條蜿蜒的水流,很難想像我們跟這條河流有什麼關係。若不是這一回要乘船,我們大多數都不知道關渡碼頭在那裡?

航行在河流的中央,換了方向和角度,從淡水河回望每天習慣生活的地方。河面上的水波,清風,河流的氣味,顏色,兩岸的景觀,出海口的壯闊....這一切都有了新的體驗。

http://ge.tnua.edu.tw/arco/03_files_20051104.htm
http://www.wretch.cc/blog/irving521&article_id=2214071